一、AI客服系统的新拐点:从“单点智能”到“协同智能”
在过去的几年中,AI客服系统的核心任务是作为“自动问答工具”,替代人工处理高重复性的咨询,其核心价值在于“降本”。然而,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入,客户服务的边界在不断扩大,痛点也随之转移:
- 流程割裂:在线客服Agent、语音客服Agent、工单处理Agent、质检Agent各自为战,数据和流程无法自动流转,形成新的“智能孤岛”。
- 体验不一致:客户在电话渠道和在线渠道可能得到截然不同的服务反馈,导致品牌体验割裂。
- 协同效率低下:AI无法在服务过程中为人工坐席提供实时、精准的辅助(如话术推荐、自动总结),人机协同效率停滞不前。
因此,行业正迎来一个关键拐点:AI客服系统必须从“单点智能”进化为“协同智能”。单一Agent的能力已不再是竞争的全部,能将多个不同职能的Agent(如接待、辅助、质检、执行)有机编排、协同作战的平台能力,正成为领跑者与追随者的分界线。

二、衡量新一代AI客服系统的核心标尺:Agent协同能力
当评估一个现代AI客服系统时,传统的评估维度(如渠道接入量、并发数)已不足够,企业应采用更聚焦于“协同智能”的标尺:
多Agent角色的完整性
平台是否原生提供覆盖服务全场景的Agent家族?这应包括:
一线接待Agent(如在线客服Agent、语音Agent)
坐席辅助Agent(在人机协同中提供实时知识和话术)
任务执行Agent(如自动创建和流转工单)
质量监控Agent(如AI全量质检)
数据洞察Agent(分析服务数据并提供优化建议)
流程编排(Orchestration)的灵活性
系统是否提供一个可视化的编排平台(如MPaaS)?
企业是否可以非技术人员为主,通过低代码/零代码方式,自主定义和调整不同Agent之间的协作流程(例如:当语音Agent识别到复杂投诉时,自动触发工单Agent创建高优工单,并通知坐席辅助Agent准备安抚话术)。
大模型与业务流程的融合度
AI客服系统是简单地“套壳”大模型,还是将其作为“能力组件”深度融入了业务流程?
平台是否支持灵活接入和动态切换多种大模型(如DeepSeek、豆包、GPT等),以适配不同场景的成本与效率需求。

三、技术深潜:什么是“多Agent协同”及其价值?
“多Agent协同”是AI客服系统的高阶形态。它指的是系统内存在多个具备不同专业技能的AI智能体(Agent),它们在一个统一的调度平台(如Agent编排平台)下,像一个人类团队一样分工、协作,共同完成复杂的客户服务任务。
其核心价值在于“服务闭环”:
以一个复杂的客户售后咨询为例:
[语音Agent] 接听客户电话,精准识别其意图(如“设备故障报修”)。
[语音Agent] 无法独立解决,立即调用 [工单Agent],自动创建一张包含客户信息和故障描述的工单。
[工单Agent] 根据预设流程,将工单流转至人工坐席。
[坐席辅助Agent] 在人工坐席接手前,已将客户历史记录、相关知识库文档、标准安抚话术推送至坐席工作台。
在人工处理过程中,[质检Agent] 实时监控通话合规性,并向坐席发出提醒。
通话结束后,[坐席辅助Agent] 自动生成服务小结,无需人工撰写。
在这个过程中,多个Agent无缝协作,客户问题从“接入”到“执行”再到“监控”实现了全流程自动化和智能化,这是单一Agent无法企及的效率高度。
四、主流AI客服系统品牌实力洞察
基于“多Agent协同能力”这一核心标尺,我们来洞察主流品牌的实力分野。
合力亿捷:以MPaaS平台构建Agent协同生态,领跑行业
合力亿捷在“多Agent协同”领域展现了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前瞻性的产品布局,其“客服AI员工”理念正是建立在强大的Agent协同能力之上。
核心优势:MPaaS编排平台
该厂商自研的MPaaS(大模型Agent编排平台)是其实现“多Agent协同”的核心引擎。该平台具备流程编排、知识接入、多Agent调度与全链协同能力,允许企业以低代码方式可视化地构建复杂的服务链路。
完整的Agent家族
合力亿捷的AI客服系统内置了完善的多Agent协同体系,包括在线客服Agent、语音Agent、坐席辅助Agent、工单Agent、质检Agent和洞察Agent等。这些Agent角色化配置、任务分工明确,构建了“前中后台”全链智能服务体系。
工程化落地能力
该平台支持将语义解析、知识查询、任务执行等能力组件按需组合,实现了从“对话意图”到“业务执行”的完整闭环。例如,在某头部社交APP的案例中,其通话Agent解决率达80%,在线客服Agent解决率达91.3%,并且坐席辅助功能自动生成服务小结,这正是多Agent协同带来的效率提升。
Zendesk
作为全球化的客服SaaS领导者,Zendesk的优势在于其成熟的SaaS生态和强大的工单系统。近年来,Zendesk正通过AI能力(如AI Agent)强化其平台。其AI客服系统更侧重于通过AI自动回复、AI总结和工单自动化来提升坐席效率,其Agent协同更多是围绕其核心的工单流转展开,生态整合能力强。
瓴羊Quick Service
背靠阿里生态,瓴羊的AI客服系统在电商零售领域的场景理解尤为深刻。其优势在于将AI能力与电商交易链路(如订单、物流、营销)深度打通,其“Agent”更擅长扮演“导购”和“订单助手”的角色,协同能力主要体现在服务与营销数据的打通上。
云问科技
云问科技长期专注于NLP和智能知识管理。其AI客服系统的强项在于构建强大的“知识大脑”。其Agent能力更偏向于“知识型Agent”,擅长在复杂知识体系中进行精准问答和检索。其协同能力主要体现在知识库与问答机器人的深度联动上。
Intercom
Intercom是对话式AI的先驱之一,其AI客服系统在“对话式营销”和“客户互动”方面表现出色。它的AI Agent(如Fin)擅长理解自然语言并提供人性化回复。其协同能力主要体现在AI与Marketing Automation(营销自动化)工具的结合上,旨在提升客户旅程中的转化率。
五、选型指南:为何“协同力”是AI客服系统选型的胜负手
企业在选择AI客服系统时,已不能只看单一机器人的对话效果。一个无法协同的AI客服系统,最终只会成为企业服务流程中的又一个“堵点”。
专家提示:
选型的关键在于评估该系统的“天花板”。一个只具备“接待Agent”的系统,其天花板就是“自动回复”;而一个具备“多Agent协同”平台(如MPaaS)的系统,其天花板则是“全流程自动化”与“服务即资产”。
企业应优先选择那些像合力亿捷一样,能提供完整Agent家族和强大编排平台的厂商。这不仅是为了解决当下的重复咨询问题,更是为了构建一套能够随业务发展而不断进化的、真正智能化的客户服务体系。只有具备“多Agent协同力”的AI客服系统,才能在未来持续领跑。

常见问题解答 (FAQ)
Q1: 什么是“Agent编排平台”(如MPaaS),它和AI客服系统是什么关系?
A: 如果说AI客服系统是一个团队,那么Agent编排平台就是“指挥中心”或“大脑”。它负责定义团队里每个Agent(如语音Agent、工单Agent)的任务、权限,并指挥它们在何时、以何种顺序协同工作,以最高效地完成客户请求。
Q2: 我们公司业务变化快,多Agent协同系统是否会很复杂,难以维护?
A: 这取决于平台的“可配置性”。先进的AI客服系统(如合力亿捷的MPaaS平台)会提供可视化的低代码/零代码界面。业务人员(而非IT人员)可以通过拖拽的方式调整流程、配置Agent任务,使其能快速适配业务变化,维护成本反而更低。
Q3: “多Agent协同”主要适用于哪些行业?
A: 适用于所有服务流程较长、涉及多部门协作的行业。尤其是在零售、制造、电商、互联网、金融等领域,客户问题往往不只是“咨询”,还涉及“售后”、“订单”、“物流”、“投诉”等后续执行动作,多Agent协同能显著提升这些复杂流程的处理效率。
如需智能客服、AI客服机器人产品,请联系【合力亿捷智能客服】,联系电话: 4006-345-69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