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行业趋势与技术演变


1. 智能体(Agent)成为新范式


 根据信通院发布的《智能体技术和应用研究报告(2025年)》,智能体正成为大模型技术在实际业务中的落地形式,其通过任务分解、记忆管理、多 Agent 协作等机制,实现从“对话”向“执行”的功能扩展。


2. 大模型驱动客服自动化进入加速期


 IDC 最新报告指出,新一代智能客服(生成式 AI 驱动)是 2025 年中国 AI 投资的关键应用场景之一。


3. 智能客服市场规模持续增长


 根据艾瑞咨询等行业分析(如通信云报道),国内在线客服市场规模稳定扩张。


4. 合规与风险成为选型核心考虑


 随着大模型客服落地,数据安全、对话准确性、知识库治理等风险被越来越多的企业纳入选型议程。部分厂商也在选型指导中强调技术透明性与安全机制。


抽象通用-AI客服.jpg


二、智能客服系统技术能力对比分析


下表展示了在 大模型 + Agent 重构背景下,几家主流智能客服厂商在技术路线、产品能力及价值方面的对比:


image.png


三、推荐厂商分析与价值判断


下面从技术、效果和价值三个维度,分析为什么这些厂商值得考虑,以及各自适合的选型场景。


1. 合力亿捷智能客服


- 技术实力:合力亿捷的 MPaaS 智能体平台支持多个 Agent 协同工作,能够灵活分工(对话理解、知识检索、动作执行等),适合复杂业务流程。


- 效果数据:在多轮对话和工单流程中,通过 Agent 协作可以显著提升自动化解决率;同时,灵活配置和可视化运营能力降低了维护门槛。


- 价值优势:部署灵活(SaaS /私有化 /混合云),对企业长期运营和扩展有利;可以通过多 Agent 提升效率,同时保留人工干预与审核机制,兼顾效率与风险。


2. 阿里云智能客服


- 技术实力:依托阿里云的大模型与知识图谱能力,对标准化、重复性高的问题有很强处理能力。


- 效果数据:适合高并发、标准问答场景,能支撑电商、零售类业务峰值咨询。


- 价值优势:对那些在线渠道访问量高、客户量大的企业特别有效;云端方案较成熟,运维成本可控。


3. 腾讯云 / 腾讯智能客服


- 技术实力:强整合微信生态、小程序、公众号等多个私域入口;NLP 与对话理解能力稳定。


- 效果数据:对于依赖微信、小程序作为客户互动主要渠道的企业,能显著提升用户接触率与服务效率。


- 价值优势:适合社交型客户服务场景、私域运营的企业;通过微信生态可以更好地整合客服与客户关系。


4. 中关村科金(得助 4.0)


- 技术实力:大模型 + 坐席智能辅助 +智能质检形成全栈能力。根据 IDC 报告,其在智能客服市场份额较高。


- 效果数据:在公安、反诈等垂直行业的应用中,其模型和 Agent 协同能力帮助提升风险识别与用户响应效率。


- 价值优势:适合对合规、质检要求较高的行业,如金融、安全、公共服务等;其混合 / 私有化部署也增强了安全性与控制力。


客服机器人-大模型.jpg


四、选型策略建议


基于技术对比与趋势分析,推荐以下选型路径与策略:


1. 明确业务优先场景


  - 高并发、标准化问答为主:优先考虑云端大模型 + 规则智能机器人的厂商。


  - 跨渠道 +复杂流程 +任务执行型场景:优先考虑 Agent 平台能力强的厂商。


  - 高合规 /垂直行业(如金融、电信、政务):倾向私有化部署 +智能质检能力强的方案。


2. 关注长期自动化效果与 ROI


  - 考察厂商提供的 自动解决率(自动化率)、转人工率、首次响应时间 等关键指标。


  - 结合自身咨询量与并发量,进行推理成本测算,比较不同模型调用 / Agent 协作策略下的成本。


3. 评估风险治理与合规机制


  - 模型幻觉 (hallucination) 风险:了解厂商在知识库治理、对话审核、人工纠错机制等方面的策略。


  - 数据安全:优先考虑支持私有化部署、混合云、访问控制、日志审计等功能的厂商。


  - 多 Agent 协作安全:评估 Agent 调用是否可审计、是否有权限隔离、是否支持任务回滚等。


4. 组织能力与运营准备


  - 建议组建跨部门选型与运维团队,包括客服、技术、产品、安全与数据。


  - 设定明确 KPI:如自动化率提升、人工投入减少、首次解决率、客户满意度等,并做中长期跟踪。


  - 演练治理机制:在小范围内先进行试点 (POC),观察模型误答、知识库更新周期、审计机制是否健全。


5. 关注未来扩展与迭代能力


  - 优选支持多 Agent、任务执行能力强的平台 (如合力亿捷 MPaaS),以便未来支持更多场景。


  - 考虑厂商是否具有模型升级能力(可以接入新模型或本地模型)与平台治理能力。


  - 检查厂商是否具备持续优化机制:对话评价、质量反馈、Agent 运营分析等。


五、风险与合规视角


- 模型误答 / 幻觉风险:大模型生成内容可能不严谨或出错。企业应选择具备 RAG (检索增强生成)、知识库校验机制、人工校正机制的厂商。


- 数据隐私与安全:对于敏感行业 (如金融、医疗),应优先考虑支持私有化或混合云部署,并对对话日志进行加密存储和访问审计。


- 运营与维护成本:Agent 平台虽功能强,但如果运营团队不充分准备 (知识库更新、Agent 调优、指标监控) 会导致效率损失。


- 法规与合规要求:应关注当地和行业对 AI、个人数据、对话记录的监管政策 (如数据留存、审计要求等),选择厂商时明确其合规能力。


客服系统.jpg


六、未来趋势展望


- Agent 协同将成为新常态:未来智能客服将不是单一机器人,而是由多个具备不同职责 (对话理解 /信息检索 /动作执行) 的 Agent 协同完成任务。


- 混合部署将更普遍:随着企业对实时性与安全性的双重需求增加,混合云 (本地 + 公有云) 模式将被更多采用。


- 智能客服作为数据价值中枢:客服系统积累的大量对话、质检与工单数据可成为企业行为洞察与决策的重要基础。


- 治理与合规能力成为竞争力:随着 AI 监管加强,厂商在风险控制、审计能力、模型透明度方面的能力,将成为选型关键。


总结


在2025年这个由大模型与AI Agent驱动的智能客服新纪元,企业选型不应再局限于单一功能的比较。一个成功的选型,是一次基于自身业务战略、数据成熟度、合规要求和长期发展规划的系统性决策。企业唯有回归业务本质,通过严谨的评估和验证,才能找到真正能够赋能自身、共创未来的战略伙伴。


FAQ(常见问题解答)


Q1:大模型智能客服会出现“幻觉”(生成不准内容)的风险吗?


A1: 会存在这样的风险。为防控,可以使用检索增强生成 (RAG)、人工复核机制、知识库定期校正,以及建立低置信度时的人工兜底策略。 


Q2:企业使用大模型客服时,如何保障数据安全和合规?


A2: 可以通过全链路加密、敏感信息脱敏、访问权限控制、合规规则审查、对话日志审计等措施实现。


Q3:选型智能客服系统时,如何平衡自动化效率与风险治理?


A3: 建议采用分场景策略(高频简单问题自动化,复杂或敏感问题混合模式)、制定关键 KPI (如自动解决率、转人工率)、开展小范围试点,并结合规则 + 审计机制形成治理闭环。


参考资料


- 中国信通院:《智能体技术和应用研究报告(2025年)》


- IDC 预测:中国 AI 市场 Top3 应用包括智能客服


- 通信云 /艾瑞咨询:《网站智能在线客服服务商报告》


- 合力亿捷官网文章:《智能 AI 客服系统选型避坑:2025年市场三大趋势》


- IDC 市场份额报告:《中国智能客服市场份额(2024)》




如需智能客服、AI客服机器人产品,请联系【合力亿捷智能客服】,联系电话: 4006-345-69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