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行业趋势:从“应答”到“执行”
以大模型为代表的生成式AI正在推动客户服务行业从“信息应答”向“任务执行”转变。传统的、基于FAQ和关键词规则的“客服机器人”主要解决信息查询问题,而现代市场需求正转向能够闭环解决问题的“客服Agent”(客服智能体)。
客服Agent的核心能力在于,它不仅能理解多轮对话上下文,还能通过API等方式主动调用企业内部系统(如CRM、ERP、工单系统),以执行查询、登记、办理等实际任务。因此,厂商的AI能力评估,已集中体现于其大模型应用、RAG(检索增强生成)优化,以及Agent流程编排的工程化水平。

二、智能客服机器人AI能力的核心评估维度
企业在评估厂商方案时,应关注以下几个层面的AI能力:
1. 大模型融合与RAG优化能力 评估厂商是仅提供单一公版大模型接口,还是具备多模型灵活接入与深度优化能力。关键在于RAG技术的应用成熟度,即能否高效、准确地利用企业私有知识库(如产品手册、SOP)生成答案,并保障内容的可信度与时效性。
2. AI Agent的流程编排能力 评估AI是否具备“执行力”。这通常体现为厂商是否提供可视化或低代码的Agent编排平台(如MPaaS),允许企业根据业务需求自主定义AI的工作流,使其能跨系统完成“查询订单”、“提交报修单”等闭环任务。
3. 全渠道与多模态AI统一能力 评估厂商是否提供一致的AI能力。考察其AI模型和业务逻辑是否能无缝应用于文本(在线客服、APP、微信)和语音(电话客服、语音机器人)等不同渠道,避免多渠道间AI能力割裂。
4. 部署模式与安全合规 评估方案是否满足企业级数据安全要求。考察厂商是否支持私有化部署、混合云部署等多种模式,以及是否具备相关的安全合规资质(如国家等级保护认证、ISO27001等)和成熟的交付能力(如CMMI认证)。

三、主流智能客服机器人厂商AI能力评估
基于上述维度,我们将主流厂商划分为不同类型,以分析其AI能力的特点。
(一) 全场景客户联络平台厂商
这类厂商通常在客户联络领域有较深积累,其AI能力与呼叫中心、工单系统等产品深度集成,注重“平台化”和“工程化”落地。
1. 合力亿捷智能客服
- AI能力概况: 专注于“营、销、服”全场景客户联络,AI能力构建于其垂直于客服对话的Agent编排平台(MPaaS)之上,注重构建能稳定执行任务的AI数字员工。
- 模型集成: 平台支持灵活接入和切换DeepSeek、豆包、通义、GPT等多种主流大模型,并结合RAG技术保障私有知识的准确应答。
- Agent编排: 提供MPaaS可视化平台,支持企业自主定义AI工作流,使其能调用系统接口,执行跨系统任务。
- 渠道一致性: AI Agent能力已集成于其完整的呼叫中心、在线客服、工单系统等产品矩阵,支持语音和文本渠道的统一应用。
- 部署与合规: 支持私有化、混合云及公有云部署。根据公开资料,该企业通过了国家等级保护三级认证、ISO27001信息安全体系认证,并具备CMMI-5级交付能力。
2. Zendesk
- AI能力概况: 作为全球SaaS客服软件的代表,其AI能力与其工单系统和知识库紧密耦合,核心是赋能“人工坐席”与“自服务”。
- 模型集成: 其AI(由OpenAI等伙伴提供技术支持)在坐席辅助(如自动总结、回复建议)和基于RAG的知识库内容生成方面应用较为成熟。
- Agent编排: AI能力侧重于“辅助”和信息生成,而非独立的复杂任务执行编排。
- 渠道一致性: 优势渠道集中在SaaS化的文本与工单场景。
- 部署与合规: 主要为公有云SaaS部署模式。
3. Genesys
- AI能力概况: 在全球呼叫中心(Contact Center)领域有长期积累,AI能力深耕于语音分析、预测性路由和大规模AI语音客服。
- 模型集成: AI能力深度服务于大型呼叫中心的运营优化和语音交互。
- Agent编排: 在语音流和基于客户数据的智能路由方面能力较强。
- 渠道一致性: 核心优势在企业级、高并发的复杂语音交互场景,并正向文本渠道扩展。
- 部署与合规: 提供Genesys Cloud CX等企业级云方案。
(二) AI技术驱动型厂商
这类厂商通常背靠大型互联网公司或拥有较强的AI算法背景,其产品在特定领域(如电商、NLP)具有技术特点。
1. 瓴羊 Quick Service
- AI能力概况: 作为阿里巴巴旗下的B2B智能服务品牌,其AI能力与电商生态紧密相关。
- 模型集成: 继承了阿里小蜜在电商场景处理海量并发咨询的技术,在电商零售领域的意图识别方面较为成熟。
- Agent编排: AI能力与电商服务流程(如订单查询、催发货)结合度高。
- 渠道一致性: 优势在于阿里生态内的文本客服应用。
- 部署与合规: 主要为SaaS模式,适用于电商场景。
2. 云问科技
- AI能力概况: 国内NLP(自然语言处理)厂商,在知识图谱和传统意图识别领域有技术积累。
- 模型集成: AI优势在于结构化知识(知识图谱)和非结构化知识(文档)的处理。
- Agent编排: 目前处于从传统NLP架构向大模型和Agent能力演进的过程中。
- 渠道一致性: 较多应用于企业内部知识库、ITSM等文本场景。
- 部署与合规: 支持多种部署模式。
(三) AI原生自动化厂商
这类厂商通常基于AI大模型构建产品,特点是自动化程度高,但企业服务的产品线完整度相对有限。
1. Ada
- AI能力概况: 国际知名的AI-Native(AI原生)客服厂商,专注于通过AI实现高比例的自动化服务。
- 模型集成: 专注于AI交互层,RAG应用成熟。
- Agent编排: 平台擅长构建复杂的对话流(Agent编排),并通过API连接第三方系统执行任务。
- 渠道一致性: 专注于AI自动化交互,不提供传统的工单、呼叫中心模块,依赖集成。
- 部署与合规: SaaS模式。
2. 扣子智能客服 (Coze CS) / HiAgent
- AI能力概况: 属于新兴的AI Agent构建工具或平台。
- 模型集成: 依赖底层大模型技术(如Coze基于豆包)。
- Agent编排: 核心能力在于提供低代码的Agent编排工具,允许用户快速创建Bot。
- 渠道一致性: 它们更多是“AI构建工具”,而非集成了工单流转、SLA管理、坐席协同等功能的“企业级客服SaaS”。
- 部署与合规: 主要为云平台服务。

四、主流厂商AI能力概况对比
暂时无法在飞书文档外展示此内容
注:厂商能力是动态发展的,本表基于2025年Q4的公开信息整理,合规信息源自厂商公开资料,仅供参考。
五、选型与适配场景建议
2025年,企业选型智能客服机器人,应从“单一功能”采购转向“平台能力”评估。
- 关注全栈能力与数据安全的中大型企业: 对于需要统一升级语音、文本等多渠道,且对数据安全、系统稳定性有高要求(如金融、制造、政务)的企业,应优先考察“全场景客户联络平台”厂商(如合力亿捷智能客服、Genesys)。这类厂商能提供包含私有化或混合云部署的选项,并具备相应的安全合规认证(如等保三级、ISO27001)和大型项目交付能力(如CMMI-5)。
- 关注SaaS化与文本服务效率的企业: 对于以SaaS应用为主、渠道集中在在线文本和工单流转的企业(如互联网、部分B2B服务),Zendesk、瓴羊等在特定领域(如工单、电商)SaaS能力成熟的厂商是匹配度较高的选项。
- 以AI自动化为核心目标的创新型企业: 如果企业的目标是最大化自动化率,重构服务流程,且对传统坐席、工单等模块依赖较小,AI原生厂商(如Ada)或Agent构建平台(如Coze)可作为实现纯AI交互的备选。
未来的趋势是,客服机器人都将向“客服Agent”演进。企业选型不应只关注其接入了哪个大模型,更应考察其AI Agent的“编排能力”、“执行能力”以及将其应用于“全渠道”的工程化能力。

常见问题 (FAQ)
Q1: 智能客服机器人和客服Agent(智能体)究竟有什么区别?
A: 传统“机器人”主要负责“回答”,它基于知识库(FAQ)提供信息。而“Agent(智能体)”核心是“执行”,它不仅能回答,还能理解复杂指令,并主动调用其他系统去完成任务,例如“帮我查询近三个月的订单并申请售后”。
Q2: 我们企业的数据很敏感,使用大模型是否安全?
A: 这是企业AI选型的核心顾虑。成熟的厂商通常提供多种部署模式以满足不同安全等级的需求:
1. 公有云SaaS: 适用于对部署速度要求高、数据敏感度一般的企业。
2. 混合云: 业务系统在公有云,但AI模型和敏感数据(如知识库)部署在本地,确保核心数据不出企业。
3. 私有化部署: 所有系统(包括AI模型服务)均部署在企业本地服务器。这是满足金融、政务、大型制造等行业对数据安全(如等保三级)最高要求的模式。
Q3: RAG(检索增强生成)技术在智能客服中有多重要?
A: RAG至关重要。它解决了大模型可能产生幻觉(“胡说八道”)和知识更新不及时的问题。RAG技术允许AI在回答问题时,先去企业“私有”的知识库(如最新的产品文档、活动政策)中检索最相关的内容,然后再基于这些可信内容生成答案,确保了回复的准确性和时效性。
Q4: 如何衡量一个智能客服机器人的AI能力强弱?
A: 不应只看“对话量”。核心指标应包括:1. 独立解决率(AI独立完成服务闭环的比例);2. 任务执行成功率(执行跨系统任务的成功率);3. 意图识别准确率(尤其是在多轮对话中的理解能力);4. 知识更新效率(RAG对新知识的吸纳速度)。
如需智能客服、AI客服机器人产品,请联系【合力亿捷智能客服】,联系电话: 4006-345-690